“妈妈快看!哪吒从画里跳出来了!”上周末,邻居家小朋友举着手机冲出我家,向她妈妈喊道。手机屏幕里正播放着踩着风火轮的少年正冲破地裂,红绫翻飞间连发梢都带着灵气。谁能想到,这样惊艳的动画片段,竟是我的同事Rain Wong用AI工具完成的创作实验。
此刻我的客厅成了临时放映室,几个孩子围坐在地毯上,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手机屏幕——这让我想起20多年前,自己也是这样趴在电视机前看《哪吒闹海》的动画片。
一、从青铜器到像素屏——神话觉醒的千年跨越
在当地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,我曾长久驻足于战国时期的青铜饕餮纹。那些被岁月侵蚀的纹路里,藏着先民对神明的敬畏与想象。

还记得在3年前参与三星堆数字复原项目时,团队历时三个月时间才完成青铜神树的3D建模,每一道纹饰都需要手工绘制贴图。
但是就在上周,我使用可灵AI输入”青铜神树、流光溢彩、神秘图腾”,系统在23秒内生成的立体模型,竟与考古学家发现的青铜饕餮纹残片纹样高度吻合。

这种时空穿越般的创作体验,在影视行业掀起巨浪。去年某仙侠剧需要设计上古凶兽”穷奇”,传统流程需要原画师出20版草图,3D建模师耗时两周制作基础模型。
而如今在AI绘图工具中输入”鳞甲泛紫光、虎身鹰翼、瞳孔有血色漩涡”,就能得到相应的图片,再把图片使用AI图生视频功能,就可以得到活灵活现的上古凶兽”穷奇”,大大缩短了仙侠剧的创作周期。


二、数字丹青的七十二变
真正让我感受到AI魔力的,是那次失败的创作尝试。本想复刻徐克电影《青蛇》里的水墨意境,却在提示词中误输入了”赛博朋克风格”。
当看到AI将白素贞的纱衣变成发光纤维,雷峰塔化作悬浮的全息投影时,这种荒诞的混搭竟意外契合了当代审美。这让我想起某美术学院林教授的话:”AI不是画笔的替代品,而是打开平行美学宇宙的虫洞。”

在创作哪吒地裂场景时,AI展现的细节处理令人惊叹。传统特效中,地裂特效需要先制作高精度地形模型,再通过Houdini进行动力学解算,整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天。
而使用可灵AI时,输入”熔岩脉络、裂缝深度渐变、尘土粒子”等关键词后,AI不仅自动生成了符合透视原理的裂缝网络,连崩落碎石的投影角度都与虚拟光源完美契合。
三、全民造梦时代降临
在小区的一个角落,”AI神话工坊”正在举办亲子工作坊。看着6岁的小女孩用稚嫩的语音输入”想要会飞的玉兔,要像棉花糖一样”,AI立即生成出毛茸茸的月宫精灵时,我突然理解了何为”技术平权”。

这些孩子可能不懂什么是AI,不知道什么是提示词,但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,正在通过AI直接转化为可视化的魔法。
而这种变革正在催生新的艺术形态。
使用AI,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,只需要1个人,或者2、3个人合作即可创作出短片。比如央视网上演的【成语探华夏】AI成语情景剧系列,就是使用AI创作的。
下面就是:[成语探华夏]AI成语情景剧系列的观看链接,大家可以一起来欣赏。
1、[成语探华夏]AI成语情景剧 愚公移山: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2/12/VIDEAIiMQAqVj2Ic17jyHrXX250212.shtml
2、[成语探华夏]AI成语情景剧 假途灭虢: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2/12/VIDE1AzFiPTweGyfy3eSz7tq250212.shtml
3、[成语探华夏]AI成语情景剧 夸父逐日: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2/12/VIDEGXz9lLgdoOiYsN8Blqlb250212.shtml
4、[成语探华夏]AI成语情景剧 精卫填海:
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2/12/VIDEO0FWPlNqemZdKDFObDiv250212.shtml
四、在神性与算法的十字路口
在技术狂欢的背后,一场关于创作本源的思辨正在发酵。
上月我曾经的美术老师李老曾经颤巍巍地指着我用AI生成的《千里江山图》风格动画说:”这里山峦的皴法,分明有王希孟十八岁时的意气,却又带着六十岁老僧的顿悟。”

这种跨越时空的风格融合,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:当AI能完美复现任何大师笔触时,艺术创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?
或许答案藏在那些意想不到的创作事故里。
某次生成瑶姬形象时,系统误将”云锦羽衣”识别成”陨石铠甲”,结果诞生出既具古典神韵又充满科幻感的战甲设计,这种”美丽的错误”恰似神话本身的演变规律。
就像古希腊神话在不同城邦的传唱中衍生出无数版本,AI时代的神话重生,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集体潜意识投射?

五、结语
在夜色中的工作台前,我正使用AI生成“共工怒触不周山”的场景。屏幕蓝光中,那些流淌的代码像极了远古先民刻在龟甲上的卜辞。

两千年前,庄子在《逍遥游》中描绘”乘天地之正,御六气之辩”;两千年后,我们手持AI画笔,在数字混沌中开天辟地。
但每当看到孩子们争论”AI画的孙悟空有没有灵魂”时,我总会想起敦煌画工在莫高窟墙壁留下的那句”愿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”。
技术终会老去,神话永远年轻——当我们用AI重述那些穿越千年的故事时,或许最重要的不是让神迹更逼真,而是守护住那份让人类仰望星空的初心。